如果没有司马懿父子三国的格局会怎么样
发布时间:2024年02月21日 点击:[14]人次
如果没有司马懿父子,三国的格局会怎么样?
在小说的设定中,这个情节出自于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曹魏。决战前,诸葛亮已经预感自己的身体恐怕难以支撑下去了,便动员了一切力量,并且还安排了后事。
蜀汉最大的军事动员能力,撑死了只有十二三万人马,每一次诸葛亮出兵,只带三分之二的兵力,剩下的部分进行休整。
而这一次,除国内和东吴方向必要的驻守兵力外,诸葛亮出动了整整十万人。而且在后勤上,以木牛流马从斜谷进行粮食转运,从而保障前线战事的物资供给。
而郭淮则不同,此人一直在关陇军团,而且从头到尾都与蜀军交战在第一线。
诸葛亮首次北伐出祁山,开战便夺取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并且派出马谡阻隔关中到陇西的要道街亭,目的就是要关门打狗肃清陇西魏军残余。
危机时刻,是郭淮率军与诸葛亮周旋,拖着诸葛亮使他短时间内吞并不下这块战略要地,为魏国援军突破马谡的街亭防线进入陇西,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有此军功,使郭淮在关陇军中积攒起了极高的威信,极强的号召力足以取代司马懿,扛起与诸葛亮对峙的重担。
此外,郭淮的智谋,也让家对他十分信服。
早在刘备与曹操对阵的汉中之战时,魏军大将夏侯渊被黄忠斩杀于定军山,是郭淮力挽狂澜,推举张郃接替夏侯渊,稳定了形势。可见,郭淮洞察战局、调兵遣将的谋略,也是一等一的水平。
因此,即便上方谷之战司马懿父子被烧死,也不过是重演了一次夏侯渊被杀的场景而已。魏军可能会狠狠损失一部分,但有郭淮在军中,并不至于会被诸葛亮完全击溃。
最终,诸葛亮还是要面临无法突破曹魏防线的尴尬局面,一切都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蜀军还是会因为诸葛亮的身体原因而撤军。
但是从未来的魏蜀吴三家政局来看,情况可就要发生很大的变化。至少有一点我们可以肯定,那就是历史上不会再出现司马家的晋朝了。
三国由于没有了司马懿父子的插手,至少还有可能继续很长时间。比如说蜀汉政权就不会那么快灭亡。
当年伐蜀的时候,魏国上下只有司马昭和钟会认为能够成功,其他人都不看好伐蜀的前景。如果没有司马昭一锤定音的决策,曹魏就不会那么早去灭蜀了。
火烧上方谷,虽然是《三国演义》中的虚构情节,但作者用他的生花妙笔,给我们呈现了一场妙趣横生的大戏。整个战斗情节环环相扣,合情合理。让我们对诸葛亮的悲剧更加同情,对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更加崇敬。
如果在现实中,司马懿父子都在上方谷被烧死,在军事上也不会有大的变化。这是因为郭淮的存在,他依然可以用自己的威信、谋略将魏军团结起来,挫败诸葛亮的攻势。双方都最后依然打破不了僵局,还是要进入僵持状态。由于诸葛亮的身体原因,这次北伐仍然不会成功,而诸葛亮也还是会病死沙场。
但是,由于司马懿父子三人全部毙命,司马家多年的经营会遭到毁灭性的打击,中国的历史将不会有晋朝的存在,三国这个阶段也不会那么早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