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宝宝什么时候配对好养守护蚕宝宝结婚生子
发布时间:2024年07月15日 点击:[8]人次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首席记者 鲍亚飞 记者 杨一凡 通讯员 章安东
白白胖胖的蚕宝宝破茧而出,刚出生的蚕宝宝如小小的蚂蚁一般,好奇地探索着自己的新家。它们将在这里成长,结茧化蝶,还得配对生出下一代的蚕种。
近日,杭州淳安县浪川乡联欢村种蚕养殖基地迎来今年第二批种蚕蚕种。
通过流转土地,在浪川乡党委政府帮扶政策资金和联欢村村级资金累计30万元左右的投入建设下,400余平米的种蚕培养基地终于在2019年底建成并投入使用。
今年6月份,经过一个半月左右的培育,第一批种蚕养殖完成,11户农户得到278660元蚕茧和制种收入,平均每户养种蚕的农户收入2万5千余元,比养殖普通蚕茧的收入多了一倍多。
技术员胡小英:“种蚕养殖的技术比较高,我们派了两个技术员驻村指导农户养殖种蚕,我们的蚕种到了之后在养蚕基地会养一部分,另外的会交给农户养殖,并且会全程指导农户养殖,帮助蚕宝宝配种,制出的蚕茧和蚕种我们都会全部收回。”
联欢村村民曹光洋第一季的种蚕收入27000余元:“虽然比养普通的蚕要辛苦一点,但是这个收入要高好多,我们辛苦一点也愿意。”
蚕宝宝对成长环境的要求很高,环境有污染,种出的桑叶品质不行,蚕宝宝吃了就会生病,产出的茧质量也不高。
在淳安县浪川乡联欢村,绿水青山的生态环境十分适合养蚕,这里万亩桑园碧浪成片,生态环境优美,农户多年科学种桑养蚕,拒绝使用对蚕宝宝有害的农药,蚕农养殖经验丰富。浪川乡也素有蚕桑发展强乡之称,年产茧价值超过2千余万元,蚕桑成为这里农户的一项重要收入来源。
然而近年来,随着蚕农平均年龄逐渐增大,农村青年劳动力外流,桑园面积逐渐萎缩,产量也有所下降。
为了进一步发挥绿水青山的生态资源优势,把绿水青山进一步转化成村民实实在在的收入,浪川乡联欢村转变养蚕思路,积极与杭州千岛湖蚕种有限公司对接合作,引入种蚕养殖技术,培育种蚕基地,成为村级消薄增收,带动蚕农致富的新途径。
为了帮助蚕农更好的养蚕,蚕桑“智囊团”专家们经常来到浪川桑苗繁育基地、蚕种繁育基地、“十天养蚕法”示范点开展现场指导,深入了解桑苗、蚕种繁育情况,以及蚕农集中共育“十天养蚕法”的实施情况,并进行现场答疑解惑、技术指导。
此外,还组织蚕桑业务干部和蚕农开展蚕桑生产技术培训,专家吴海平、邵国庆等,针对养蚕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和病害,深入浅出的细心讲解,进一步提高蚕农养蚕知识,提倡科学养蚕。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