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一手栽培的亲信邓艾最后结局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4年02月21日 点击:[19]人次
司马懿一手栽培的亲信,邓艾最后结局是什么?
大家好,我是小编,说起邓艾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公元234年,蜀汉丞相诸葛亮病逝后,姜维逐渐全面主持起蜀国的军事大局。姜维秉承诸葛亮北伐中原、兴复汉室的理想,频频出兵讨伐魏国,《三国志》记载,前后共有十一次之多。但遗憾的是,姜维兴师动众连年用兵,结局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未能夺得魏国尺寸之地。
姜维是三国后期各方公认的一流名将,韬略武功都属上乘,为什么战绩如此糟糕?有两大原因。一是蜀魏两国综合国力相差悬殊,蜀国无论经济总量与军事实力,都比魏国相差太多,想灭掉魏国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公元263年,邓艾来到人生巅峰。他与司隶校尉钟会联手作战,指挥大军讨伐蜀国,并以雷霆之势一举灭掉蜀汉,活捉刘禅。在此战中,邓艾涉险犯难,带领孤军穿越七百里阴平道,奇袭成都,立下头功。
然而令人愕然的是,邓艾达到人生巅峰之时,也是其死到临头之日。就在灭蜀的当年年底,魏国权臣司马昭就以谋反之名冤杀了邓艾,一代名将就此死去。邓艾既有灭蜀之功,又是司马懿的亲信,司马昭为什么要杀掉他?
原来,这与邓艾入蜀后的一系列作为有密切关系。蜀地远离中原,交通极为不便,邓艾入蜀后,为了尽快稳定蜀地局势,很多重要事由都自作主张,先斩后奏。比如册封刘禅为行骠骑将军,蜀汉官吏都被他重新委任官职,此外他还任命儿子师纂为益州刺史。
蜀地物产丰饶,山川险阻,自古就被视为帝王基业。邓艾来到这里,凡事不经请示自己做主,还把儿子任命为益州刺史,引起了司马昭的极大疑虑,专门写信告诫他:“事当须报,不宜辄行”,让他必须先请示再行动。
邓艾如果此时幡然醒悟,还有机会。但他却不以为然,在回信中为自己分辨:“若待国命,往复道途,延引日月。春秋之义,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利国家,专之可也”,他振振有词地说,如果往返汇报批准,太浪费时间。且古人有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先例,他这么干没错。
邓艾虽然处于一片赤诚,但生性刚直的他却没想到,此举触犯了为臣之道大忌。司马昭本来对邓艾心存忌惮,如今他又在蜀地凡事自专,在司马昭看来,将来有极大可能拥兵自重割据一方,成为劲敌,为此才会起了杀机。邓艾虽然才干超群,一心为国,但却不懂权谋之道和保身之道,最终吃了大亏。关注更多三国历史之谜,请品读《知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