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学校小卖部门口卖的蜂王宝宝点赞重庆人他
发布时间:2025年01月06日 点击:[4]人次
年末
重庆市城口县修齐镇的
高山丛林越发寒冷了
48岁的蔡芝兵
轻车熟路地在林间穿梭
心里挂念着养蜂场里的
几十桶蜜蜂
因为怀揣希望
他的心暖烘烘的
蔡芝兵到养蜂场察看蜜蜂情况(资料图)。黄兰平 摄
一场事故让他失去双手
一个月重新学吃饭
“那天从病床上醒过来,看到自己双手都没得了,那种身体和心理上的痛,现在都记忆犹新!”蔡芝兵回忆过往,深深叹了口气。
小时候因为家里穷,蔡芝兵没读多少书,10多岁就出去打工了,当过伐木工人,下过砖窑。22岁那年,他在煤矿下井挖煤时,因井下放炮作业中工友操作失误,蔡芝兵被炸伤。这一炸,夺去了他的一双手掌。
经练习,蔡芝兵解决吃饭自理问题(资料图)。黄兰平 摄
“那些日子,我只有一个念头,这辈子完了,没有希望了,不停地流泪。”蔡芝兵说,回到家后,他无数次想过“死了算了”。可如果“死了算了”,谁来照顾爹娘呢?想到这里,蔡芝兵告诉自己,要好好活下去,于是他从拿东西、吃饭、洗脸、穿衣服开始练习。没有了手,连端碗都成了大难题,他用橡皮筋把勺子捆在小臂上,再到碗里“撬”。
蔡芝兵自制的锄地工具(资料图)。 黄兰平 摄
起初,怎么也“撬”不到嘴里,吃饭很艰难。不断练习1个月后,终于勉强能够自己吃饭了。
后来,蔡芝兵又练习使用劳动工具,他订做了一把带铁圈的锄头,套在手臂上挖地。“练了大半年,终于可以挖地除草了,感觉我的双手仿佛又找回来了。”
一群蜜蜂意外飞进屋
点亮脱贫致富希望
1997年,蔡芝兵从老家搬到修齐镇石景社区,不仅娶了老婆组建了家庭,2004年还喜添了女儿。有了家,就要养家糊口,他开过小卖部,开过三轮车,但生活依然困难。
2004年的一天,一群蜜蜂突然飞进蔡芝兵的家,爬满了橱柜。妻子开玩笑说:“这怕是好日子要来了哦!”蔡芝兵非常喜欢这群蜜蜂,把它们留了下来,养着玩。2009年,他找舅舅帮忙做了5个蜂桶,将橱柜里的蜂子转移到了蜂桶里。
蔡芝兵的养蜂事业蒸蒸日上(资料图)。黄兰平 摄
“我当时并没当回事,可两年后,5个蜂桶里竟取出了足足40斤蜂蜜,卖了900块钱。我感觉一下子被敲醒了,原来养蜜蜂是能挣钱的,这是条出路。”一个新希望被点亮,蔡芝兵立即付诸行动,又做了20个蜂桶,蜜蜂也很快招满了。
因为缺乏经验,他第一次取蜜时,从头到脚全都被蜜蜂蛰了,昏倒在地。晚上妻子上山找到他时,全身肿得像个大胖子,在床上整整躺了一个星期。
就这样折腾了3年,钱没挣多少。2014年,他因残疾导致生活贫困被评为建卡贫困户。“当时让我感觉到脸上无光,心里很不是滋味儿。”蔡芝兵一心想的就是尽早脱贫。
2015年,他再次遭到打击,一夜之间蜜蜂全部跑完了,回家想了几天几夜,都没找到原因。
学专业技术科学养蜂
收获成果笑迎未来
“我不想放弃,一定要找原因。”正当他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镇政府的一位工作人员打来电话,说县里组织贫困户到云阳学习养蜂技术,问他愿不愿意参加。这个消息让蔡芝兵高兴不已,一口就答应了。
这次学习,蔡芝兵学到了很多技术,也终于搞清楚蜜蜂为什么突然跑了。“原来是我缺技术,没留住蜂王。明白了这个,我高兴得一晚上都没有睡着觉,第二天回来就继续开始干。”学到了专业技术后,蔡芝兵对养蜜蜂重新燃起了信心。
蔡芝兵获得的奖牌与奖杯(资料图)。黄兰平 摄
镇里又请来技术员,帮他重新规划了养蜂场,添置了20桶蜜蜂。养蜂场离家比较远,从场镇到蜂场,要走1个多小时的山路,来回就要3个多小时。从那以后,不管天晴下雨,蔡芝兵每天都要去蜂场,每一桶都要看一遍。
付出终于有了回报!当年7月,20桶蜂取了300斤蜜,市价60元一斤,收入了18000元。虽然钱不多,可是这一份收获来之不易,让蔡芝兵找到了生活的自信。2016年,蔡芝兵脱贫了。2017年,他被评为“感动重庆十大人物”和“城口县脱贫光荣户”。
说起未来,蔡芝兵心里乐开了花。谭云峰 摄
“当时电视台演播大厅播放着我的视频,我在舞台上捧起鲜花和奖杯,台下观众给我掌声,这是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蔡芝兵说。
2020年即将到来,蔡芝兵计划要将蜂桶增加到100多桶,还要请两个工人来帮忙。“我预计明年最高能产8、9百斤蜂蜜,收入能到7、8万元!”说起未来,蔡芝兵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来源:重庆发布 人民网重庆频道
记者:刘政宁 谭云峰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