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肉宝宝小丸子好养吗多肉宝宝赶潮流你家宝
发布时间:2024年07月15日 点击:[8]人次
当看到白白胖胖的小孩子时,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哇!好可爱呀!”
觉得宝宝肉嘟嘟的就是身体好,而老人也常言道:能吃是福。
于是家长便把自己的宝宝喂得像小肉丸似的,看着就忍不住想咬一口。
而长期过量投喂食物,宝宝也变为了宝爸宝妈期待的模样--“多肉宝宝”。
可你知道吗?这种行为很有可能会造成宝宝出现儿童超重肥胖的问题哦!
据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儿童肥胖是21世纪最严重的公共卫生挑战之一,儿童肥胖的比率在世界各地均有明显上升趋势,并以惊人的速度增长。
根据2014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我国城市中7~18岁男女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已分别达到28.2%和16.4%。
农村男女生分别达到20.3%和12.8%。
儿童肥胖已呈现全国流行态势,近年来农村学生中超重肥胖率增长速度加快。
国家卫生署学生健康服务2012年的数据显示,大约每五名小学生便有一名属于超重或肥胖。
01怎么界定是否处于肥胖状态?界定是否超重或肥胖,可从体重与身高是否符合比例来评价。
对照“身高别体重图表”是评价体重是否过轻或过重的方法之一。
如若是身高已超175cm的男童或是超165cm的女童,则需使用年满18岁人群的“体质指数(BMI)”进行评估。
测量方法■ 第一步:先测量孩子的身高(单位:cm)和体重(单位:kg)。
■ 第二步:从栏目为“孩子的身高”这列上,找出最相似的身高。
■ 第三步:找出身高对应的“超重”和“过轻”的参考重量。
■ 第四步:再把孩子的体重跟参考体重进行比较,超重或肥胖的定义是体重比“身高别体重”的中位数要高出20%。
02导致儿童肥胖的原因
儿童肥胖的流行及相关慢性病是受遗传、环境、饮食行为和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遗传因素
MC4R、FAIM2、NPC1等多种基因与肥胖有巨大关系,此外肥胖遗传易感性具有年龄差异。
而性别特异性的遗传效应是儿童与成人之间存在明显差异的重要原因。
2、环境因素
包括膳食结构的改变,高脂肪、高糖食品生产和供应的增加,身体活动的减少,久坐时间的增加。
3、饮食因素
如经常不吃早餐、含糖饮料的过多饮用、经常吃快餐等行为。
4、社会经济状况
在我国,父母文化程度高、家庭收入高的儿童中肥胖率高于父母文化程度低、家庭收入低的儿童。
5、文化因素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胖”是富有、身份和健康象征。
许多人都认为胖乎乎的孩子可爱、健康,其中“胖娃娃”便是传统育儿期待的写照。
6、肠道菌群与肥胖的关系
肠道菌群对营养、代谢和免疫有着重要作用,可以调节脂肪吸收、存储相关的基因,从而影响能量平衡。
如菌群失调可能导致宿主循环系统内毒素增加,诱发慢性炎症,进而与肥胖和胰岛素抵抗、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03儿童肥胖的危害性
1、心血管系统:儿童高血压患病率随着肥胖程度的升高而增加,儿童血脂异常患病率也会呈现上升趋势,以及会造成心脏结构受损及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出现。
2、内分泌系统:2 型糖尿病曾被认为只有成年人才患病,但如今糖尿病发病出现低龄化趋势,绝大多数 2 型糖尿病患儿属于超重或肥胖,且肥胖儿童的代谢综合征检出率也有明显上升。
3、呼吸系统:关于哮喘的研究显示,儿童哮喘与肥胖密切相关并随着 BMI 值升高哮喘患儿的肺功能明显下降。
肥胖是导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症发生的重要因素,该病症是以睡眠时反复发作的咽部塌陷为特征,导致低氧血症和睡眠结构改变的临床病症。
4、其他健康危害:肥胖是引发儿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以及与正常体重儿童相比,肥胖儿童的爆发力、耐力、柔韧等明显下降,会给骨骼肌肉系统带来过度压力,导致关节、骨骼及肌肉的损伤。
5、社交心理方面:宝宝过胖动作会变得迟钝、运动能力下降,便会不积极主动地参加学校活动,直接影响到其社交生活。
宝宝过于“圆碌碌”,易成为同学朋友取笑排斥的对象,从而出现自卑、缺乏信心的情况。
04如何预防宝宝超重肥胖?
◆ 控制宝宝每日食物摄入量,食物应营养均衡,避免出现偏食现象。
◆ 适量运动可消耗多余油脂、有效促进新陈代谢,更可强化肌肉、骨骼和心肺系统。
父母可选择宝宝合适并喜欢的运动,陪同其一起运动,培养宝宝做运动的兴趣。
◆ 养成宝宝正确的进食时间,减少食用高油、多盐、多糖的食物,宝宝进食应需细嚼慢咽,有助于肠胃消化。
同时缩短观看电子产品的时间,保持宝宝充足的睡眠,有助于改善宝宝的体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