柚子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养生

斑秃如何治疗斑秃有几点致病因素

发布时间:2023年07月19日    点击:[19]人次

斑秃如何治疗 斑秃有几点致病因素

一、斑秃是怎么回事

1、遗传过敏

约10%~20%的病例有家族史。有报告单卵双生者同时在同一部位发生斑秃,还有报告一家4代均有斑秃,认为是遗传缺陷性疾病。从临床累积的病便看出,具有遗传过敏性体质的人易伴发斑秃。美国统计患斑秃的儿童患者中18%有湿疹或哮喘,或者两者兼有;成人斑秃患者约占9%;全秃的儿童患者比便更高,占23%。日本统计的斑秃患者有遗传过敏体质者占10%,荷兰则高达52.4%。不过荷兰确立遗传过敏体质的依据,是把阳性皮肤试验和遗传过敏家族史者也包括进行了。因此各国家及地区对遗传过敏体质的诊断标准不同,数据也无法进行比较。国内陈盛强做的一项斑秃与人白细胞抗原的相关研究表明:斑秃病人的HLA-A9抗原频率(16.67%)较正常人(32.65%)显著降低,从实验的角度支持斑秃的遗传过敏因素。

2.自身免疫

班秃患者伴有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比率比正常人群高。如伴甲状腺疾病者占0~8%;伴白癜风者占4%(正常人仅1%)。而斑秃病人中有关自身抗体的研究报告不一,有说存在的,也有说未找到的。国内张信江的一项关于T细胞亚群及β2微球蛋白的研究中提示斑秃患者存在着T细胞网络紊乱及体液免疫失调。

3.Down综合征

Down综合征中斑秃发生率增高,常为全秃或普秃。这些病人中自身抗体的存在了明显增多。

目前尚不能肯定斑秃就是自身免疫性疾病,但其可伴发自身免疫性疾病,对皮质激素暂时有效等,提示倾向于自身免疫学说。

日本Ikeda经长期调查研究认为斑秃可分为四型,各型的发病年龄、临床表现及其预防均不同。

Ⅰ型,遗传过敏性(10%):发病早,病程长,有75%发展为全秃。

Ⅱ型,自身免疫性(5%):常于40岁以后发病。

Ⅲ型,高血压前性(4%):青年成人发病,其双亲或双亲之一为高血压患者。病情迅速,全秃的发生率为39%。

Ⅳ型,寻常型(83%):不属于Ⅰ~Ⅲ型者。发病于儿童后期或青年人,总病程常在3年内,单个斑秃可在6个月内长头发。6%发生全秃。

二、斑秃有哪些症状

毛囊周围及下部有淋巴细胞浸润,部分可侵入毛囊壁,并有发基质细胞(hairmatrixcells)的变性。在已脱落毛发的毛囊中可有新的毳毛形成。新长的毛发缺少色素。晚期毛囊、毛球及其真皮乳头均缩小,位置也上移。周围基质明显缩小,周围结缔组织血管变性,血管有血栓形成。日久毛囊数目也减少,此时细胞浸润也不明显。

【临床表现】

斑秃可发生在从婴儿到老人的任何年龄,但以中年人较多,性别差异不明显。

本病长于无意中发现或被他人发现,无自觉症状,少数病例在发病初期患处可有轻度异常感觉。

初起为1个或数个边界清楚的圆形或椭圆形脱发区,直戏约1~2cm更大。脱发区的边缘处常有一些松而易脱的头发,有的已经折断,近侧端的毛往往萎缩。如将该毛发拔出,可以看到该毛发上粗下细而像惊叹号(!),且下部的毛发色素也脱失。这种现象是进展期的征象。脱发现象继续增多,每片亦扩展,可互相融合形成不规则形。如继续进展可以全秃。严重者眉毛、睫毛、腋毛、阴毛和全身毳毛也都脱落,即为普秃。

脱发也可停止,此时脱发区范围不再扩大,边缘毛发也较牢固,不易拔出,经过若干大,边缘毛发也较牢固,不易拔出,经过若干月份,毛发可逐渐或迅速长出。也有的病人先长出白色茸毛,以后逐渐变粗变黑,长长,成为正常头发。

脱发的头皮正常,光滑,无炎症现象,有时看上去较薄稍凹,这是由于头发和发根消失之故,而非真正头皮变薄。

儿童发生于枕头发际的秃发称为ophiasis。

斑秃可以与下列疾病同时发生:

1、甲病变

可呈滴状下凹、纵嵴和不规则增厚。也可有混浊,变脆等变化。全秃和普秃者甲变化更明显。

2.白癜风或白发

约4%病例伴白殿风,黑发掉后新长出的均为白发。Vogt-Koyanagi综合征中约有半数病例有斑秃。

3.白内障

可伴有后侧囊下白内障(posteriorsubcapsularcatarracts)。

三、斑秃的一般治疗方法

1.全身用药

内服或注射V-B1,内服溴剂或其他镇静药。皮质激素可用于病变范围广、全秃及普秃的病人,须长期共存口服至头发完全恢复正常。然不宜大量长期共存使用,因停药后头发常又脱落,而激素副作用已很明显。

2.局部治疗

各种疗法的确切效果很难估价。

(1)激素外用

及损害处去炎松混浊液皮内注射,每次0.2~1ml,加等量0.5%普鲁卡因溶液,每周1~2次。有人用牛乳在局部做点状注射,方法是用当日牛奶煮沸消毒后做局部皮内点状注射,每点注射0.1ml,点间隔距离为1~2cm,每次总量不超过2ml,每周1次,10次为一疗程。

(2)刺激局部

引起充血的药物如斑蝥酊、辣椒酊、浓醋酸、强氨水、芥子酊、1%敏尔啶溶液等。中医的梅花针弹刺。

(3)局部理疗

按摩、紫外线照射、共鸣火花治疗、音频电疗等。

(4)组织疗法

组织埋藏、羊肠线局部埋藏或胎盘组织液肌注等

二、预后

1.临床痊愈:治疗后半年内脱发区生出新发,且不再发生新的斑秃区。

2.好转:经治半年后,50%斑秃区生成新发,虽有新斑秃区出现,但范围比治疗前缩小。

3.无效:治疗半年以上,脱发区无新发生长或仅有稀疏毛发,仍见新的斑秃区形成。

四、斑秃食疗方

方1侧柏桑椹膏

组成:侧柏叶50克,桑椹200克,蜂蜜50克。

用法:水煎侧柏叶20分钟后去渣,再纳入桑椹,文火煎煮半小时后去渣,加蜂蜜成膏。

功效:清热生津,祛风生发。

主治:斑秃属血热生风型,伴有头晕目眩,口干者。

来源:冷方南,等,中华临床药膳食疗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641

方2菊花旱莲饮

组成:黄菊花10克,旱莲草5克。

用法:煎汤代茶,频饮。

功效:清热凉血。

主治:斑秃属血热生风型,伴有目眩眼花,口干苦者。

来源:冷方南,等.中华临床药膳食疗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642

方3芝麻米粥

组成:芝麻粉20克,粳米50克,白糖适量。

用法:粳米加清水500毫升,白糖适量,煮为稀粥,取芝麻粉,慢慢调匀于粥内,烧至锅中微滚即停火,盖紧焖3分钟后即可食。每晨起空腹服及晚餐温热服食。

功效:补肝肾,益脾胃,润肠。

主治:肝肾精血不足,头晕目眩,头发早白,腰膝酸痛,肠燥便秘、皮肤干燥。

附注:现代研究本品含60%的脂肪油及蛋白质、叶酸、糖类及脂溶.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D等,然而,芝麻的较多脂肪中,大部分为不饱和脂肪酸,对婴幼儿的生长和老年人的健康有重要意义。

来源:王慕同.大众药粥.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97

方4何首乌粥

组成:首乌粉30克,粳米50克,红枣2枚,白糖适量。

用法:粳米、红枣、白糖适量,加水500毫升,放人沙锅内,先煮成稀粥,然后和人首乌粉,轻轻搅匀,用文火烧至数滚,见粥汤稠粘停火,盖紧焖5分钟即可。每天早晚餐温热顿服。

功效:补肝肾,益精血,健脾胃,乌须发。

主治:肝肾不足,精血亏虚,心悸失眠,头晕耳鸣,发须早白。

附注:首乌合蒽酮类、卵磷脂、淀粉、粗脂肪等物质。药理实验证明,具有强心、降脂降压的作用,防止胆固醇在肝内沉积,缓解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故常用来防治高血压等心血管系统疾病。

来源:王慕同。大众药粥.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129

方5桑椹米粥

组成:新鲜桑椹30克,糯米50克,冰糖适量。

用法:先将桑椹浸泡片刻(若干果每次20克即可),去掉长柄,加入糯米,冰糖适量,置沙锅内加水400毫升。用文火烧至微滚到沸腾,以粥粘稠为度。每日晨起空服,温热顿服。

功效:补肝益肾,滋阴补血,润肠明目。

主治:阴血不足,头晕目眩,失眠耳鸣,视力减退,目昏,须发早白,斑秃早现。

附注:桑椹含葡萄糖,果糖,鞣酸,苹果酸及维生素B1,维生素D2,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药理实验证明,桑椹在胃中能补胃液的缺乏,以增强胃的消化力;人肠能刺激粘膜,使肠液分泌增加,并帮助肠的蠕动。

来源:王慕同.大众药粥.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87

方6核桃芝麻饼

组成:核桃仁50克,黑芝麻20克,面粉500克。

用法:将核桃仁轧碎,与芝麻相合,烙饼撒于表面,烙熟即可。

功效:滋养精血。

主治:斑秃属精血不足型,伴眩晕耳鸣,肢软无力者。

来源:冷方南,等.中华临床药膳食疗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642

方7黄精酒

组成:黄精、苍术各2000克,枸杞根、柏叶各2500克,天门冬1500克,曲5000克,糯米百斤。

用法:先将黄精等煮汁百斤,和曲、糯米如常法酿酒。每次饮l小盅。亦可用黄精十分之一量,浸泡在10斤白酒中,封固?天后饮之。每次饮1小盅。常饮此酒。

功效:益脾祛湿,乌发,润血燥。

主治:气虚湿阻而复见阴虚血燥之证。症见形盛面肢浮胀,发枯变白,肌肤干燥易痒者。

来源:姜超,等.实用中医营养学·饮食养身治病指导.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5,374

方8菠菜粥

组成:白米50克,菠菜适量(洗净切段)。

用法:如常法煮米做粥,米熟人菠菜煮烂即可。晨起做早餐食之。

功效:益血气,清热润便。

主治:凡因血虚生燥热而引起的口干、便燥等症,即可辅食此粥。

附注:近代研究菠菜,认为有生血作用,故对血虚的患者,多主张常食此菜。

来源:民间验方。

方9栗子桂圆粥

组成:栗子10个(去壳用肉),桂圆肉15克,米50克,白糖用法:将栗子切成小碎块,与米同煮如常法做粥,将成放个桂圆肉,食时加入白糖少许。可作早餐食之,或不拘时食用。

功效:补心肾,益腰膝。

主治:心肾精血不足而引起的45悸、失眠、腰膝酸软,斑秃早现者。

旅游纵览官网

大众商务

自然科学杂志社网站

对联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