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rry老师育儿做父母这项技能你需要和
发布时间:2024年07月15日 点击:[7]人次
最近刷知乎,看到一个来自高三学生的灵魂发问帖:
“父母常打扰我学习,给我不科学、不实际的建议,讲道理也不听,我该怎么办?”
这条帖子,初看很好笑,细思之下,这似乎是每一个家庭中,孩子成长都要面临的问题。
随着孩子的长大,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身份在互换。
在孩子眼里,父母变得无知且不可理喻,在父母眼里,孩子变得叛逆且无法沟通。
真的是孩子的错吗?
苏霍姆林斯基说:家庭教育就像树木的根须,供养着树干和果实。
但越来越多的家庭由于根须营养不足导致树木枯萎。
只有父母的持续学习,才能增加根须的养分,更好的供应着树干和果实的成长。
01优化教育理念
持续学习是优化教育理念的基础。
我们大多数人,都是第一次做父母,大多数人也都不是修的教育学或心理学。
而作为第一次做父母的我们,在探索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持续学习和思考,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途径。
然后沿着这个方向,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个方法不断实践、改进。
我之前看多了一些关于正面教育的书籍,于是在跟朋友的讨论中提出,
正面教育,可以拒绝消极标签,多给孩子贴积极的标签。
而朋友说:“为什么要给孩子贴标签,要我说积极的消极的都不能贴,自由生长就好了,你正面引导呀。”
重点来了,朋友的正面引导只是给出了一个方向。
贴上积极的标签,就是我为自己找到的解决手段。
儿子上一年级,刚开始学习写字。
前几天,每天晚上挂着泪写到11点。
终于在第7天,第8天,第9天写出的字连续被老师表扬。
面对老师的表扬,我在给儿子的小卡片中这样写到:
正是因为你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写不好从头再来的坚韧品质,才让自己有了持续被老师表扬的成果呀。
为你的坚韧,点赞。
卡片中的坚韧,都被我用彩色笔标注了。
儿子见到卡片高兴极了。
问我:妈妈,坚韧是我的优点吗?
我相信,通过这件事情,他心中对坚韧这个词已经有了模糊的概念。
其实,那些接受积极标签的孩子,更容易提升自我效能感。
在我看来,当我们的过往经验,和现有认知有了越来越多局限性时候,持续学习,尤为重要。
毕竟,比起一个人的经验,那些被更多人实践过,并且成功经验,就显得更可靠。
而我们在结合了自己孩子的特点后,做出正确育儿方法的概率会大幅提升。
02建立长期稳定的亲子关系
持续学习是维护亲子关系的纽带。
很多父母都觉得,随着孩子的长大,好好沟通,成了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奢侈品。
遇到这种情况,多数父母把问题归咎于青春期的叛逆。
作为父母,我们更应该警惕的,不是孩子是否叛逆,而是我们自己,是否变成了保姆型父母,只会照顾孩子的一日三餐。
其实,那个小时候对你喋喋不休的孩子一直都在。
他依然会在吃饭的时候想跟我们谈论起某一本书,某一部电影,某一段学校趣事。
而这个时候的我们,如果常常一脸茫然,一定会让孩子失去说下去的兴趣。
说到这,让我想起这样一段经历。
一次我去听涛山,瞻仰沈从文先生墓地,走在我前面的是一对父子。
他们的对话状态让我至今难忘。
儿子说“沈先生的《边城》让我印象最深,因为那里的人质朴可爱,现在这么淳朴的人已经很少了。”
父亲听后笑了笑,“你肯定听说过这句话: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看到的世界就是什么样。”
儿子似有所悟,“恩,沈先生一定是一个内心淳朴善良的人”。
父亲又笑着说,“你知道吗,其实沈先生还做过两次土匪......”
在这一问一答中,俩父子关系给人感觉如此亲密。
我也通过孩子崇拜的眼神,更加确认,建立在信任与崇拜感上的沟通,更有利于增进亲子关系。
有一个观点说:其实父母是孩子人生的导游,可能人生的导游这个话题太大。
但这位父亲却告诉我,作为父母,我们可以先从一个真正的导游做起。
旅游时,我们可以为孩子讲述一个城市斑驳的印记。
去清华,我们可以从“寡言君子”梅贻琦,讲到南渡北归,探讨什么是书生大义。
去云南,我们可以从腾冲战役讲到中国远征军,探讨什么是家国情怀。
都说最好的爱人应该是一本书,永远有未知的故事。
而父母更应该作孩子的一本书,不仅吸引他,更要引导他对求知欲的不断探索。
别让自己成为孩子生活上的保姆,要做就做孩子精神上的伙伴。
03培养孩子终身学习的能力
持续学习是培养出优秀孩子的手段。
父母的持续学习不一定会带给孩子更多的知识,有时候确是他们坚持不懈的勇气。
每一个父母都应该身体力行,做一个持续学习的践行者。
一位90后的朋友,普通一本院毕业。
却在进公司的第三年就做到了部门经理,第五年做到了公司总监的位置。
带领40人的团队,运作十几个亿的项目。
很多人惊讶于她的成功,而她却说:
我的经验,其实就是我的父亲。
朋友的父亲是一位普通的语文教师。
为了不让自己的知识局限于课本和教辅资料,他曾为每一篇教习的内容,给自己制定学习计划。
“沉浸式阅读”就是其中一个。
在讲到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他除了了解清楚作者的生平和时代背景,更研究了普希金的全部诗文集,还模仿普希金的语言写诗。
他用自己的经验告诉学生:沉浸在大师的语言里,用他的语言讲话,那么你的文字里,就有了他的味道。
不仅如此,他还在年逾50的时候开始学习英文。
此后每天,风雨无阻,这样一坚持就是6年。
他用自己的方式,让学生明白:
学习,从不会因为年龄而停止,不会因为脱离学生的身份而中断。
他的人生信条就是:在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是停止学习、不再进步。
所以,当朋友工作遇到瓶颈时,会得到来自父亲的鼓励,而朋友自己也会为父亲取得的一个个进步兴奋不已。
其实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影响是双向的:父母塑造孩子,孩子影响父母。
朋友说,父亲教给她的这种终身学习的精神,不仅让她思想自由,更让她有勇气,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变化。
原来,成就她的终极秘诀,不过是父亲,持续的学习力。
END在当下和未来,“终身学习”已经成为一个人必备的能力。
一个拥有"终身学习”能力的孩子,会通过不断地努力给自己充电,让自己领先于同龄人。
以后不管遇到何种情况,他不会轻易被打垮,也不会轻易被淘汰。
蒙特梭利说过:我们对孩子所做的一切,都会开花结果,不仅影响他的一生,也决定他的一生。
可见,培养优秀孩子的正确方式,不一定是非得送他进名校,而是父母和他一起,终身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