柚子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野史

三国时期北方的政权想要灭了东吴有多困难曹

发布时间:2024年02月21日    点击:[14]人次

三国时期,北方的政权想要灭了东吴有多困难?曹魏是怎么做的?

下面由小编给大家带来东吴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

谈起三国时期的战争,更多人关注的是魏国与蜀国之间的战争,而忽视了魏国与吴国的多场战争。这些战争基本都是由魏国发动的,但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魏国对待灭吴的困局,是怎样调整的,最终又是怎么灭吴的?

263年,司马昭灭蜀,他雄心壮志地说: “今宜先取蜀,三年之后,因巴蜀顺流之势,水陆并进,此灭虞定虢、吞韩并魏之势也。”司马昭计划在灭蜀2年之后灭吴,但司马昭于2年之后就去世了。鉴于之前灭吴战争的多次失败,继司马昭之位并篡晋的司马炎还没有急于将灭吴战争放到议事日程上。东晋王朝意识到,东吴统治江东半个多世纪,长江天险更是难以跨越,之前中原发动的屡次灭吴大战都未取得实质性进展,所以灭吴战争需要周密的 规划。更何况司马氏刚行禅代之举,内部局势还不稳定,所以对于司马氏来说稳定内部局势比讨伐孙吴更为关键。

但西晋王朝还是开始了灭吴的规划,其整体思路还是三路并进,即水、陆、中军三军并进。其中灭吴最重要的,当属荆州的主力部队。为了顺利灭吴,司马炎将老成持重的羊祜调到荆州,任其为荆州大都督、征南将军。羊祜在荆州时,做了几项重要的工作。第一是安抚边民,让兵士进行屯田,准备大量的粮食储备。第二,通过怀柔的手段建设新的城池,招纳吴国的流民,并许以重利,接纳吴国人前来投降,同时也以信义折服了很多吴国的武将,如吴将邓香、孙秀。第三,大造船舰,训练水军,采取顺流而下的灭吴政策。

经过羊祜10余年的经营,西晋在荆州的势力已经很强,便开始着手准备灭吴大战。于是羊祜向晋武帝上《请伐吴表》,陈述灭吴天时、地利、人和已经具备,请求出兵灭吴。其中具体的方案为: “引梁、益之兵水陆俱下,荆、楚之众进临江陵,平南、豫州直指夏口,徐、扬、青、兖并向秣陵(今南京、吴都建业)”。羊祜建议晋军采取的进军路线仍是三支,其进军路线综合数次的经验,集结举国兵力调到三个战略要点。

但羊祜上表之后,就因为重病返朝,晋武帝派人询问羊祜,羊祜推荐继任者杜预,同时推荐张华参与谋划。羊祜上表之后,晋武帝以宠臣贾充为名义上的统帅,享灭吴之功。同时晋武帝为确保成功,以六路大军南下伐吴,五路陆上进攻,水陆相互牵制。以王濬的水军强攻,来掩护陆军登陆。而陆上六路进攻,东吴也无法增援。王濬从益州出发,先以水军攻破敌人的水军,然后攻占沿岸要塞,随后由陆军渡江攻城略地。在西晋举国出动,各路进军的压力之下,东吴的千里江防很快被击破,首尾难顾。不到两个月,吴都建业就被攻克,东吴末代国君孙皓出降。

在中国古代,选择正确的交通路线是十分关键的,只有正确选择交通道路,才能保障军事行动的胜利,而且选择通畅的交通路线,也可以及时把补充的兵力和后期资源及时运送到前线去。对于江东政权来说,因为有长江天险之地利,要攻破其防线是十分困难的,所以必须采取正确的战略。北方政权也是从曹操赤壁之战开始,不断摸索新的进军路线和战略方针,最终才总结出有效灭吴的方针。

上海服饰编辑部

中华建设期刊

中国科技纵横期刊官网

青年文学家期刊

收藏与投资杂志

雨露风杂志

中国储运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