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育儿常见误区八大常见的育儿误区正是因
发布时间:2024年08月14日 点击:[5]人次
父母和子女,是彼此赠与的最佳礼物。父爱如山,母爱如水。一首《游子吟》倒尽了母亲对子女的无限关爱。从宝贝的孕育到出生,从宝贝的咿呀学语到蹒跚学步,孩子的每一份成长都让父母惊喜、感动。
或许正是“爱”迷失了父母的双眼,才会让原本是“为了孩子好”的这些做法,掉入了教育子女的善意陷阱。如果你是新手妈妈,或者你和福林妈咪一样正处在教育孩子的路上,那你就更要警醒。育儿最常见的八大误区,我们来看看,宝妈宝爸你究竟中了几条呢?
误区一、家有新生儿,小声说话、悄悄走新生儿的睡眠时间一般在20小时左右,偶尔出现惊跳、睁眼、哼哼唧唧等小动作很正常,并不是因为外界声音导致的。很多爸妈为了让宝宝睡好,就小声说话、悄悄走,尽量的减少声音和分贝。
其实,新生儿的听力发育过程中,听觉刺激非常重要的,父母的声音和适当的分贝可以充足的刺激每个宝宝的健康发育。
误区二、家有新生儿,窗帘拉的严严实实胎宝在妈妈肚子里面时,24小时都是黑夜,没有昼夜周期之分,而良好的作息规律,无论是对宝宝的健康成长,还是对家长的休息都很重要。
因此对于新生儿,父母应该有意识的建立这种周期,让宝宝了解白天和黑夜的区别,宝宝白天睡觉的时候,半遮光的窗帘最适合。晚上睡觉尽量不要开灯,而不是将窗帘拉的严严实实。
误区三、一出生就喂糖水、添辅食时加盐很多老人会让新生儿喝糖水、蜂蜜水,寓意:生活甜甜蜜蜜,会说话,嘴巴甜等等。而新手妈妈大多是不懂这些的,也无力阻止。
要知道,新生儿的味蕾异常敏感,糖水、食盐都属于强刺激物,过早接触会严重损坏宝宝的味蕾,导致后期宝宝不爱吃饭,挑食严重、重口味等情况出现。
误区四、怕宝宝不消化,咀嚼喂食或者一直给宝宝喝粥
刚给宝宝添加辅食时,宝宝的肠胃不适应很正常。因为此时宝宝的消化能力还不健全,但并不代表要一直给宝宝喝粥,吃流食。适当的给宝宝吃一些硬一点的食物,让宝宝口腔的咀嚼、咬合和吞咽能力得到练习,会更利于宝宝口腔发育和面部肌肉发育。
很多老人或者父母会给宝宝咀嚼喂食,这样做不仅不卫生,且更不利于宝宝肠胃的发育。
误区五、过早要求孩子坐立、站立“三翻六坐七滚八爬”。宝宝的成长发育都是有着一定的规律的。宝宝坐立的早或者站立的找也说明不了什么。每个宝宝都要经历全身肌肉和骨骼发育,不断去协调动作的过程。过早的学坐只会导致弯腰驼背、脊椎变形。
所以在宝宝健康发育的前提下,顺其自然会让宝宝拥有更完美的曲线和身材,宝宝才会更健康。
误区六、使用学步车、学步带我国南方,尤其是像广州沿海这些地区,学步带使用的非常普遍;而学步车更是家家户户都有。而事实上,宝宝只有经过充足的爬行锻炼,在自然的状态下学会走路,孩子的协调能力、平衡感才会更强,更不容易摔跤。
而美国儿科会早已公开警告:父母不要给宝宝用学步车和学步带,这些东西会影响孩子的平衡力、走路姿势。
误区七、喂饭追着宝宝喂饭,“来来来,乖,再吃一口”,这种场景实在太多了。从宝宝开始添加辅食到1岁多自己开始会吃饭的这个过程中,父母可以帮助喂饭。但一定要养成宝宝自己吃饭的好习惯。
宝宝自己吃饭的好处实在是太多:宝宝吃饭时,自己动手动嘴,手和口都得到良好的刺激,对于宝宝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能力都有很大的影响。
误区八、把屎把尿婴儿的尿道括约肌,肛门括约肌,要在3岁左右才完全发育成熟。这是人控制便尿的生理基础。在此之前,孩子是没有能力完全控制排便排尿的。反而家长把屎把尿会影响孩子控制便尿的能力,影响孩子的正常生理发育。
而在实际咨询中发现,晚上穿纸尿裤睡觉的孩子,很多在2岁前后甚至更早就能够控制夜尿,或者整夜憋尿到早上。而夜里把尿的孩子,2岁时多数还需要烦劳父母半夜起来把尿。
另外,2岁半到3岁左右是孩子如厕训练的关键时期,父母一定要帮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